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共同牵头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向峰会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获得批准,其中包括《G20转型金融框架》等内容。这是继2016年G20杭州峰会首次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共识后,各国领导人再次就发展转型金融形成国际共识。
《G20转型金融框架》明确了“转型金融”的定义,即“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背景下,以符合巴黎协定目标的方式,支持经济向低排放和净零排放以及气候韧性转型的金融服务”。《G20转型金融框架》同时确立了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以及每一支柱应符合的高级别原则,旨在指导各成员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转型金融的具体政策。其中,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包括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配套的政策措施以及分析并降低转型有关负面经济社会影响(公正转型)。
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下,具有转型意愿或转型计划的高碳排放企业很难获得转型需要的资金支持。虽然过去几年,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绿色金融的支持对象为“纯绿”和“接近纯绿”的项目,高碳企业的低碳转型不属于绿色金融的支持范畴;而且在“转型”标准缺失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转型项目或企业提供服务面临较大的“假转型”洗绿风险。
202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充分结合中国实际,积极落实《G20转型金融框架》,加大金融支持经济低碳转型的力度和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