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了《新加坡-亚洲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Singapore-Asia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以下简称“《目录》”),该目录为定义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八个重点行业(能源、房地产、交通运输、农林/土地利用、工业、信息与通信技术、废弃物/循环经济、碳捕获与储存)的绿色和转型活动设定了详细的阈值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开创性地提出“转型”分类概念的目录。
《目录》里提出了两种能定义绝大部分[ 据MAS董事总经理拉维·梅农的说法,该分类目录覆盖面广泛,涵盖了占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90%的部门。]转型活动的新方法,分别为1)“红绿灯系统”(A traffic light system):在八个重点行业中通过设定阈值来定义绿色(green)、转型(amber)[ Amber原指琥珀色,此处指绿色转型中的过渡状态。“过渡”是指目前尚未达到绿色阈值,但正在向净零排放方向发展的活动。]和不合格(ineligible)的三种活动,且为了强调实现1.5°C目标的重要性,转型阈值并不会永远存在,而是设有截止日期;2)基于措施的方法(Measures-based approach):旨在鼓励资本投资减碳措施或减碳过程,以降低排放强度直至满足绿色标准。
《目录》重点考虑了亚洲地区的转型活动。例如,亚太地区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逐渐淘汰燃煤电厂(CFPPs),因为该地区煤炭发电占总发电量60%左右。因此为确保早期淘汰煤电的过程具有可信度,《目录》提出了与1.5°C情景对应的企业与设施的标准,包括燃煤电厂需要公正转型计划;逐步淘汰的CFPP所能产生的电力需在同一电网内被清洁能源完全取代。
此外,为了提升与全球分类系统的互操作性,MAS开始着手将新加坡-亚洲分类与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的共同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 CGT)[ 目前,CGT包括欧盟分类、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绿色债券认可项目目录。]进行对照的工作。该项工作完成后,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即能使用通用定义,从而促进跨境融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