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在未来三四十年间将经历急速的产业转型,新能源、新型储能等绿色产业会加速兴起,而传统的高碳产业将面临不断上升的减排成本约束,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比例也将不断降低。这样的转型会降低全国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需求,对发展依赖于煤炭的地区的经济、财政、就业造成很大冲击。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四省的煤炭产量占我国原煤全部产量的 80% 以上,这几个省份的煤炭采选业占当地经济、财政、就业的比重也处于全国最前列。
如若不能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这些省份将面临经济萎缩、财政缺口扩大、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等问题;若在中央层面缺乏“公正转型”的顶层设计,山西等地很可能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甚至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因此,探索建立合适的财政金融措施,对推动煤炭资源型地区和高碳产业密集地区的公正转型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背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课题组启动《探索建立中国公正转型的资金支持机制——以山西省为典型案例》的课题研究,并于近日发布报告。本报告将山西省作为中国实现公正转型的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山西省煤炭经济和资源财政的特征,测算了碳中和转型情景下的财政平衡压力,分析了山西省已有就业保障政策和经济多元化转型政策在资金机制上的经验与挑战,为中央和地方建立公正转型的资金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版权为北大国发院以及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