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报告
研究成果
IMF
气候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气候政策:基于发展视角的初步评估


作为负责维护全球金融和货币稳定的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引领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迅速推进,同时又要确保其公正性。

自2021年8月发布“气候变化战略”以来,IMF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支持以发展为中心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行动?这些措施是否有望帮助脆弱国家实现共同的气候与发展目标?


北大国发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与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布鲁金斯学会、G24等多个智库和国际组织联合组成“气候政策、经济发展与IMF”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 Development and the IMF,以下简称“工作组”),为IMF如何将气候因素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研究建议。实验室联席主任马骏博士、副主任何晓贝博士与该工作组的其他专家们共同撰写了最新研究报告——《IMF,气候与发展:初步评估报告》。


该研究报告基于以发展为中心(development-centered)的视角,针对IMF将气候议题主流化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独立的初步评估,并向IMF及其利益相关方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工作组在报告中肯定了IMF迄今所采取的一些初步举措,包括开始将气候问题纳入监测范围等;特别是2021年,IMF利用历史性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s)分配设立了“韧性与可持续发展基金”(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Facility, RSF)。研究报告也发现,尽管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是IMF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存在显著不足,需尽快完善相关机制与政策工具、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1. 目前IMF的多边监测机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碳定价视为解决气候问题的灵丹妙药。工作组的研究表明,仅碳税这一项政策工具不足以抵消一些国家在净零转型过程中由于化石燃料收入下降导致的财政压力,也不能满足绿色转型带来的大量投资需求。

2. 目前IMF的双边监测机制对气候风险影响的预期不足,缺乏从宏观经济整体层面稳健地开展气候转型融资的政策策略。IMF将碳定价列为首选工具,但仍需采取整体性策略帮助各国调整其宏观-财政框架,以支持资源调动、投资、结构调整和气候韧性。IMF的工作应反映各国面临的综合性气候风险,并帮助各国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3. IMF目前的贷款工具箱规模不够,且过于强调短期的财政稳健而非长期的资源调动。尽管新设立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基金”(RSF)有可能填补全球气候融资架构中的重大空白,但该基金在规模和机制设计上仍无法满足维持长期经济发展的气候转型需求。总体来说,IMF目前的工具箱在设计上还不能既在短期内降低气候问题造成的损失和损害(loss and damage)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同时又促进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IMF的监测工作与贷款工具应帮助成员国进行符合低碳、气候韧性和社会包容性增长路径的恰当投资。为此,工作组针对IMF的工具箱提出以下具体的政策改进建议。


1. 拓展多边监测机制。加强对以下领域的关注:通过投资主导的方式实现具有韧性和公正的绿色转型,跨境溢出效应,损失和损害,以及开展必要的国际合作来调动资源。

2. 强化双边监测机制,运用更好的分析工具来分析气候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关键影响,以及成员国的资源调动需求;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包括提高气候政策分析水平以及推动当地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发展。

3. 扩充并改革IMF的贷款工具箱,包括RSF,目标是在不损害债务可持续性和增长前景的前提下,使其短期和长期融资都与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保持一致。


尽管IMF在将气候变化纳入主流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成效仍与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不相匹配,也未能完全符合各成员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完整英文报告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