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金融:抓住关键窗口期推进全球经济低碳转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要持续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支持高碳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这两方面都需要金融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不断完善,在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高碳行业的转型活动未被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难以有效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甚至面临融资障碍。建立转型金融框架,以解决高碳行业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是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急切需求。
为实现《巴黎协定》,所有经济活动和行业的脱碳都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升温限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 2°C,理想情况下不超过 1.5°C。即使上升 2ºC, 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仍是显着的:海平面上升、飓风、干旱、野火和台风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对农业模式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为实现更雄心勃勃的1.5ºC的减排目标,人类需要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根据保守预期,目前的气候变化轨迹预计将导致到 2100 年全球变暖 2.7-3.1°C,对世界各国和各经济体的未来发展将构成巨大威胁。[2]
事实上,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部分影响,如持续的高温、干旱、流行病等。2021年全年的全球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最新预测,在未来五年内(2022-2027)至少有一年全球年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C的概率已超过50%——而且这一可能性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说明气候变化将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已不是几十年后的未来,而是将在未来的五到十年进一步加剧。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通过积极的气候行动维持一个宜居地球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为了减缓和扭转气候灾难,世界现有的经济模式需要在未来5年内大规模转型,改变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模式。
为实现全球经济2030年减排40%和2050年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世界各地区及各行业都在采取积极的气候行动。全球社会已逐渐认识到,为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C以内,仅支持发展新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将远不足够,亟需对全球经济所有部门的去碳化进行大规模和紧急的投资。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也已敏锐地意识到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他们将面临长期和艰难的挑战。在1.5ºC情景下,不但没有新增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化石燃料发电等这些目前因为高碳排放不能达到低碳经济要求的行业,以及水泥、钢铁、航空这些通常被认为较为“难以减排”的行业(Hard-to-abate sector),也需要在商业模式层面进行根本性转型,并通过可信的转型金融工具支持其转型,以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后果。
全球经济体低碳转型所需的总资本投资远高于大多数人的认识
目前,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时代。到 2030 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将达到 90 万亿美元,超过当前的整个基础设施存量。[3]为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基础设施需要是低碳的并能抵御物理气候影响,同时考虑世界贫困人口的生计和福祉,这将需要大量额外的投资。据麦肯锡的最新估计,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资金需求为每年大约 9.2 万亿美元。[4] 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预期,但实际所需可能更高,因为其分析中未包括气候韧性与适应措施所需的金额。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净资本积累显著的时代
同饥饿、医疗卫生等全球性挑战类似,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缺口不是凭空创造更多的资金,经济低碳转型所需的大部分资金都可以通过重新部署现有的资本流动,即“绿化”现有资本,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和消除绿色溢价,将资本投资从高碳排放的领域转入更可持续与绿色的领域,同时通过撬动“新”资本支持转型所需的设备与技术进步。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可持续金融市场在过去十年内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现有的气候金融框架已证明可有效撬动资本流向“已经绿色”的经济活动。在过去的10年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其他机构积极推动人们认识到需要一个推动整体经济转型的方法,特别是在土地、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和城市系统等部门进行快速而深远的转型。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企业、投资人都确立了净零排放的脱碳目标,高碳行业的快速低碳转型现在已经被摆到和发展本来就是低碳的行业同样重要的地位,这些行业的转型也蕴藏着巨大的融资机遇。
全球转型金融框架和标准进展
自2020年以来,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的概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可持续金融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已经采取行动推动低碳转型。众多市场监管机构和参与者从转型金融的定义、框架、分类方案、评判原则、披露要求、行业标准等多个角度和层面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方案,转型金融的框架、标准和产品标识作为投资者识别适宜投资活动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市场尚未就什么是可信的转型活动在定义层面达成共识。因此,很多投资者和企业会担心在没有统一标准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对“转型”活动的投资会因无法准确识别和判断温室气体减排效应而被指责为“粉饰转型”(transition-washing)。
在政策制定和监管层面,欧盟、日本、加拿大、中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均对转型金融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其中绝大部分着重关注气候转型。各国监管部门和多边组织也在深入研究以制定相关政策指引,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中国转型金融框架,欧盟在现有的可持续金融框架基础上的拓展转型,以及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和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工作组(G20 SFSG)对制定转型金融框架和分类标准的相关探讨。
总的来说,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考虑将“转型活动”纳入其更广泛的绿色/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旨在为需转型的经济活动提供投融资框架指引。例如,欧盟将水泥和钢铁等多项“转型活动”纳入其更广泛的可持续分类目录,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指标支持此类活动持续减排,虽然这些行业目前还没有可行的选择以达到零排放的路径。东盟使用红绿灯系统将绿色和转型区分,尽管目前仅是概念性的区分。
随着关于转型金融概念和框架理解的深入,监管和市场机构对不同的转型金融活动类别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别和讨论。
绿色/转型金融活动类别 |
描述 |
目前的转型框架重点关注的措施 |
近零排放类
|
已经达到或接近零碳排放的经济活动,可能需要进一步脱碳,但不需要重大转型。如风力发电类经济活动。 |
支持此类技术发展并进一步脱碳(如必要) |
零碳转型类 |
目前未达到近零排放但有达到1.5度温控目标的明确脱碳实施路径的活动。如航运类活动。 |
支持此类活动和技术沿着适当的转型途径尽快脱碳,同时通过建立一个可信的监测披露框架,以确保环境绩效的持续改善。 |
不可达到零碳转型类 |
到目前为止,尚未能与《巴黎协定》的脱碳路径一致(即未明确可在2050年前达到1.5度温控目标的脱碳实施路径),且没有低碳替代措施的活动。如长途客运和航空类活动。 |
尽可能减少排放,不锁定可能阻止未来快速脱碳的技术且限制其他的潜在负面环境影响。 通过建立一个可信的监测披露框架,以确保环境绩效的持续改善。 |
暂时过渡类 |
当前需要开展、但应在2050年前逐步淘汰的经济活动。如城市垃圾发电类经济活动。 |
根据明确的退出日期逐步淘汰它们,同时沿着适当的转型路径尽快将它们脱碳。 |
搁浅类 |
无法与全球变暖气候目标保持一致、但具有低碳替代方案的经济活动。如煤电类经济活动。 |
推动退役、关闭或逐渐退出对无法实现低碳转型项目的资金支持。 |
扶持类 |
使其他活动能够对环境目标做出重大贡献的活动 |
使活动为促进别的经济活动遵循适当的转型路径做出重大贡献。该活动本身的脱碳是次优先事项。 |
在市场参与者的层面,行业协会、标准制定方和金融服务机构亦在进行一系列探索各行业转型路径的研究,积极推动转型金融实践。这些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多角度的特点。一些机构聚焦于行业本身转型的技术路径,一些聚焦于向企业提供建议和指引,还有一些以服务投资人为目标,向其提供相应的指南、工具和披露标准。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 (ICMA)、CBI 和 ACT 倡议发布的一些针对发行人和借款人的指南说明了促进转型融资所需的一些要素,如:1)基于脱碳途径的企业转型战略,2)计划或通过披露和第三方验证实施这些战略或计划的轨迹和透明度。CBI于2020年9月发布了《为可信的绿色转型融资》白皮书,为市场提供了一个辨识可信赖的、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的转型活动初步的框架和五项原则,明确了“转型”应适用于整个企业实体或者它们的具体经济活动,并提出了可信的企业低碳转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其他面向私营部门的倡议如科学碳目标倡议 (SBTi)、转型途径倡议 (TPI)和可行使命伙伴关系(MPP)则侧重于帮助企业实体选择基于科学的脱碳轨迹,这是公司制定转型战略的首要步骤。
目前,CBI正在进行钢铁、水泥、基础化学品三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工作,以支持高碳排放部门设定可信的减排路径和阈值。此外,CBI也计划开展在铝冶炼、氢能利用、矿业、油气、航空、化石能源等领域进行标准开发和市场建设的工作。
此外,全球有多家银行发布了对于转型债券的定义、转型标签应用的条件及关注的领域,这些银行包括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星展银行(DBS Bank)、汇丰银行(HSBC)以及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 CIB)。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分别发布了《转型债券管理声明》和《转型债券框架》。此外,金融服务机构也开始在转型金融方面开展业务,如Sustainalytics于2020年6月推出了转型债券第二方意见服务,并从两个方面评估转型框架:首先是评估债券发行本身,围绕募集资金用途、资金管理、项目筛选和资金分配报告四个维度;其次是评估发行人主体,是否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该战略是否明确说明了发行人计划如何调整其业务模式从而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做出积极贡献。[5]
图片来源:CBI《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2022
转型金融市场和产品发展
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对转型中的公司的吸引力也显著提升。随着市场规模飙升,特定收益用途债券以外的其他新形式也已出现,如相对较新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转型债券(transition bond)。至2021年底,根据CBI的定义,可持续相关债券(绿色、社会、可持续性、可持续性相关和转型)累计总额达到创纪录的 1.2 万亿美元。其中,转型债券市场累计增长 33.0% 至 96 亿美元,SLB市场累计增长 941% 至 1,350 亿美元,SLB占可持续相关债券市场总量的 4.8%。
事实证明, 由于一般用途债券与企业绩效指标挂钩,SLB 越来越受欢迎。其青睐者包括没有足够资本支出投向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发行人,以及缺乏实施有效跟踪或报告实践能力的较小规模发行人,或者更广泛地适用于那些只喜欢在企业层面设置绩效指标和报告要求而不想对特定合格项目和资产费力跟踪和报告的发行人。
然而,不少早期发行的SLB和转型债券也引起了市场的担忧,目前主要的顾虑集中在转型路径的相关性、可靠性和雄心。由于这两种债券的关键绩效指标大多数是由发行实体设定的,可能不够重大(material)或不具有足够雄心,也较难与同行或更广泛的目标(如《巴黎协定》的目标)进行评估和比较。此外,到目前为止,对于许多高温室气体排放行业的转型指导并不明确,也有一些转型金融相关指引和框架存在颗粒度不够的问题,不足以支持符合《巴黎协定》的转型战略和融资计划的制定。然而,如果设计合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贷款可以成为绿色和转型金融领域的宝贵补充。
目前,全球投资者已经明确表达了对转型金融产品的要求,即转型活动必须表现出足够的雄心,以避免洗绿。此外,与绿色金融标准相比,转型金融标准还应在识别特定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也适用于包括企业实体在内的一系列主体,以助力企业制定其转型路径和战略。为确保可信的低碳转型,有关转型金融的政策框架和标准都应以气候科学为基础,并有具体的绩效指标、披露和工具,以支持转型目标设定和跟踪转型活动的进展。
转型金融支持中国碳中和目标
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时间表,中国将会面临比欧美等国更艰难的减排任务。有人估算过在中国“30·60”气候目标的背景下,能源、工业、建筑及交通等各领域的低碳转型需要百万亿级别的资金支持。建立与顶层设计和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相一致的转型金融标准可为这些行业的转型提供资金,也是进一步深化、完善可持续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绿色金融实践和气候行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中国的绿色转型同样将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而一个有足够雄心、灵活且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预计将成为中国碳中和行动最关键的驱动力。
[2] According to Climate Tracker, under current policies we could expect 2.7 – 3.1ºC: http://climateactiontracker.org/global.html
[3] The 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 (2018), ‘Unlocking the Inclusive Growth Story of the 21st Century’Accelerating Climate Action in Urgent Times: https://newclimateeconomy.report/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