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气候融资需求持续上升,公共财政在引导资源配置、激励社会投资和支持气候行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多数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面临财政空间有限、气候支出识别不清、投入绩效难以衡量等诸多挑战,亟需建立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并比较分析了CPEIR、CCBII、DRR-PFM、CRPFM和C-PIMA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气候财政评估框架。研究发现,这些框架在设计逻辑、评估内容及适用场景等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适配路径与实践优势。展望未来,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将更加注重功能整合、本地化适配、改革支撑与数据共享,为提升财政体系识别与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推动各国构建本土化评估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气候财政评估;CPEIR;CCBII;DRR-PFM;CRPFM;C-PIMA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加剧,公共财政在支持气候政策实施中的关键作用日益显著。当前,全球气候融资缺口不断扩大。据世界经济论坛测算,到2030年全球气候融资需求将达到年均9.0万亿美元,并在2050年前进一步增长至年均10.0万亿美元[1]。然而, 2022年全球气候融资总额约为1.5万亿美元[2],不足未来最低融资需求的六分之一,气候融资缺口高达83%以上[1][2]。在社会资本尚未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公共财政在放大政策效应、引导资源配置和撬动社会投资方面的作用更加关键。但现实中,多数国家在推进财政支持气候行动过程中面临财政空间有限、气候支出识别不清、投入绩效难以衡量等诸多挑战[3]。因此,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客观衡量财政体系①对气候政策的支持程度,不仅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政策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的重要抓手,也为各国制定前瞻性和具有韧性的气候财政战略提供制度支撑。
近年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相继开发多种气候财政评估框架。这些框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显示出较强的制度适应性与实践价值。实践表明,系统评估财政在气候支出管理、制度能力建设、政策协同等方面的表现,有助力优化支出结构、落实气候责任,并支持政府在平衡短期财政压力与长期绿色收益之间做出更具战略性的决策[4]。在此基础上,梳理这些评估框架的设计逻辑、评估内容与适用场景,比较其异同与优劣,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厘清财政在国家气候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也为各国构建本土化、系统化、工具化的气候财政评估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从而推动财政政策与气候政策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①“财政体系”、“公共财政体系”、“财政管理体系”经常被视为等同、可交换使用的两个用词,本文对此不作区分。
一、国际气候财政评估框架概览
在全球气候目标驱动下,国际社会持续推动气候财政主流化,并开发出多种评估框架用于衡量国家财政体系在多大程度上响应与支持气候政策实施。目前较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应用的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包括:气候公共支出与制度评估(Climat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Institutional Review,CPEIR)[5]、气候变化预算整合指数评估(Climate Change Budget Integration Index,CCBII)[6]、灾害响应型财政管理评估(Disaster Resilient and Responsive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DRR-PFM)[7] 、气候响应型财政管理评估(Climate-Responsive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CRPFM)[8]、以及气候响应型公共投资管理评估(Climate Publ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essment,C-PIMA)[9]。
(一)气候公共支出与制度评估框架(CPEIR)
CPEIR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11年主导开发,旨在系统评估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支持程度与财政支出安排,并识别将气候议题纳入财政体系的制度瓶颈及其改进路径[5]。该框架以世界银行的公共支出审查[10]方法为基础,引入气候政策分析与制度评估手段,采用定性叙述与案例分析为主的评估方式,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一是分析气候政策与制度框架,包括政策目标、战略方向与治理机制;二是识别与分类气候支出,依据 “高度—中度—低度的气候相关性”分类标记预算支出项目(表 1);三是评估气候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制度保障与执行成效。该框架的评估对象涵盖中央及地方政府,特别关注跨部门、跨预算单位的气候支出协调情况[5]。CPEIR可与其他评估框架(如CCBII)共同实施,也与其他评估框架的部分指标(如PEFA)互为补充。目前已在包括中国[11][12]在内的亚非拉地区30多个国家应用。以中国河北省为例,评估发现气候相关支出逐年增长,但预算管理、绩效评估等制度保障仍显薄弱,亟需在分类统计、效益分析与制度规范等方面加以完善[12]。
表1 CPEIR气候支出识别与分类评估示例(中国)

资料来源:CPEIR中国评估报告[11][12]
(二)气候变化预算整合指数评估框架(CCBII)
CCBI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15年推出,旨在帮助亚太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识别其预算管理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优势与短板,推动制定支持气候治理的财政改革重点,并为跨国比较与绩效监测提供统一基准[6]。该框架采用文件审查、关键访谈及百分制评分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围绕政策、制度、问责和发展伙伴四个维度设置10项指标和37个评估问题,重点关注气候政策在预算编制中的嵌入程度、气候预算标识与支出报告制度的完善性、绩效监测与议会监督的有效性,以及外部气候资金在预算体系中的整合水平等[6]。CCBII通常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牵头实施,周期为7至10个工作日,常作为补充性诊断工具与CPEIR联合应用,在预算分类、支出执行、审计监督等指标设置方面与EPFA形成互补。截止目前,CCBII已在尼泊尔[13]、巴基斯坦[13]、亚美尼亚[14]、阿塞拜疆[15]、乌兹别克斯坦[16]等多个国家开展评估实践,为其制定气候财政改革路线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表 2)。
表2 CCBII评估结果示例(尼泊尔、巴基斯坦等)

资料来源:CCBII尼泊尔[13]、巴基斯坦[13]、亚美尼亚[14]、阿塞拜疆[15]、乌兹别克斯坦[16]评估报告
(三)灾害响应型财政管理评估框架(DRR-PFM)
DRR-PFM由世界银行于2019年主导开发,旨在帮助加勒比及其他气候脆弱国家识别其财政体系在灾前预防、灾中响应与灾后恢复全过程中的制度短板,推动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路径[7]。该框架是在“灾后财政管理评估框架”②[17]基础上扩展了气候治理内容,涵盖制度安排、信息记录、预算编制、资产管理、预算执行、应急采购、监督审计与社会包容性八个模块,共设27项指标和87个评估问题[7]。DRR-PFM采用五级评分体系③与“交通信号灯”方法[18],结合问责性、效率性、灵活性等八项核心财政原则进行系统判断,兼顾制度规范性与应急操作的灵活性。目前,该框架已在牙买加、圭亚那、格林纳达等国家实施(图 1),评估发现灾害韧性与响应要素在资产管理、应急采购、监督审计与社会包容性等财政环节的整合度普遍偏低,反映出财政体系在灾害风险治理中的结构性短板,也为这些国家制定气候适应型财政改革路线图提供了可操作、可对比的诊断依据[18]。

图1 DRR-PFM评估结果示例(牙买加、圭亚那等)
资料来源:DRR-PFM牙买加、圭亚那、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评估报告[19]
(四)气候响应型财政管理评估框架(CRPFM)
CRPFM,又称PEFA Climate,由公共支出与财政尽责能力秘书处④于2019年开发,旨在协助发展中国家评估其财政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基础与执行能力[8]。该框架在公共支出与财政尽责能力(PEFA)[19]评估框架基础上拓展气候模块,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报告、监督审计、财政透明度等七个关键环节,设置14项指标与29个评估维度,重点识别制度短板与改进空间,辅以“良好实践”案例参照,支持政策制定者明确改革基准与优先改革路径[8]。CRPFM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既可独立实施,也可与PEFA同步评估,现已在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完成评估[20],广泛用于增强气候财政治理能力。以埃塞俄比亚为例(表 3),评估组基于对其评估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切入点,包括设立气候管理协调机制、将气候支出贴标并嵌入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公共投资管理法》落实等,推动构建更具气候适应力的财政管理体系。
表3 CRPFM评估结果示例(埃塞俄比亚)

评分说明:A-- 气候议题已系统性融入财政体系;B-- 气候议题已纳入财政体系部分环节,但整合尚不全面;C-- 已开展初步工作将气候议题纳入财政体系;D-- 尚未达到基本要求,气候议题整合不足或缺失;NA-- 评估维度不适用
资料来源:CRPFM 埃塞俄比亚评估报告 [20]
(五)气候响应型公共投资管理评估框架(C-PIMA)
C-PIMA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21年推出,旨在协助各国识别公共投资管理体系中的气候脆弱性,并通过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投资项目的气候适应力与气候减缓成效[9]。该框架在PIMA[21] [22]基础上扩展,聚焦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气候整合能力,涵盖投资规划与协调、项目筛选与预算编制、项目执行与监督、资产运维以及投资评估五大模块,共设15项核心指标与45个评估维度,辅以法律基础、信息系统和能力建设等三类支撑要素[9]。C-PIMA采用“红-黄-绿”风险评级体系,识别制度设计与实施成效之间的差距,形成清晰的改革建议,既可独立应用,也可与PIMA联合实施。目前,该框架已在英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61个国家和地区应用[23],广泛服务于气候公共投资改革。以英国为例(表 4),评估结果显示国家层面的气候意识规划、预算安排与风险管理等制度体系较为健全,但在地方协调、项目评估透明度及专业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为此,报告建议通过加强跨政府/部门协调、完善气候评估标准、统一绿色投资定义与建立财政压力测试机制等,增强其投资体系的气候韧性,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24]。
表4 C-PIMA评估结果及政策建议示例(英国)

资料来源:C-PIMA英国评估报告[23]
②灾后财政管理评估框架(Post Disaster-Public Finance Management,PD-PFM)是DRR-PFM的初始版本,由世界银行于2019年在加拿大政府资助下开发,围绕法律与制度基础、预算拨付安排、财政控制机制与公共采购管理四大模块共设11项指标、52个维度和148个指导性问题。关于PDF-PFM详细信息,请参见本文参考文献[17]。
③2022年DRR-PFM评分体系更新为四级,分别为:低整合度(总体得分<25%,用红色表示);基础整合(25%-50%;橘色);中度整合(50%-75%;黄色);高度整合(>75%;绿色)。关于新版评分体系详细信息,请参见本文参考文献[7]。
④公共支出与财政尽责能力(Public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PEFA)是由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法国、挪威、瑞士和英国政府等七个国际发展合作伙伴于 2001 年发起的一项公共财政管理评估框架,旨在通过提供一系列关于重要财政管理制度、体系和流程的指标来衡量和监测绩效,帮助政府实现公共财政管理实践的可持续改进。PEFA秘书处是该项目的具体执行部门,由合作伙伴指派的代表人员组成,办公室常设在世界银行总部。关于PEFA详细信息,请参见本文参考文献[19]。
二、气候财政评估框架的异同与优劣比较
基于前述情况概览,我们不难发现,这五个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在制度目标、评估内容及实施方式等方面既高度协同,又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的适配性与应用优势。
(一)核心目标与技术基础上具有共性
五个评估框架均由国际组织主导或联合开发,在核心目标与技术基础上呈现显著的共性特征。一是目标一致性。各框架均致力于推动气候政策目标与财政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融合,强调气候主流化与财政协同性,呼应《巴黎协定》对气候资金透明度和管理效率的要求。二是方法综合性。各框架普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并依托国际数据平台实现跨国数据对标与政策基准比较,同时强调数据驱动和定期评估。三是架构模块化。各框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既可作为独立应用,也能与其他评估工具联动,具备良好的本地化适应能力。四是多级适用性。各框架普遍支持中央与地方层级应用,推动在各级财政体系中融入气候因素,提升整体气候响应能力。
(二)功能定位与技术路径上各具特色
五个评估框架在功能定位和技术路径上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开发机构在使命导向、政策定位与制度适配性方面的系统差异。具体而言,CPEIR和CCBI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主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预算主流化能力建设。其中,CPEIR侧重识别和追踪气候相关支出,结合制度分析与定性访谈,突出政策一致性评估,适用于财政基础薄弱且需提升支出透明度的国家[5];CCBII通过打分模型量化预算与气候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财政透明度与政策对齐度,适用于预算体系较成熟的国家[6]。DRR-PFM聚焦于灾害应急财政管理,可快速诊断资金调度和执行效率,工具部署便捷,评估周期短(7-10天),适用于气候灾害频发或急需强化应急机制的国家[17]。CRPFM则由七个国际发展合作伙伴⑤联合开发,致力于将气候因素全面融入财政管理各个环节,在原有PEFA框架中系统嵌入气候指标,便于兼容使用,适合已有PEFA改革基础、希望推进气候主流化的国家[8]。C-PIMA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强调公共投资全生命周期中的气候风险内嵌与财政可持续性评估,融合气候韧性、投资管理和财政风险建模,技术深度高、分析体系完备,适合财政制度成熟并重视中长期战略的国家[9]。
(三)实践应用过程中各具优势与不足
五个评估框架在实践应用中各具优势,同时也存在功能覆盖、制度适配和应用扩展方面的局限性。CPEIR强调制度分析与支出识别,有助于推动跨部门协同,但缺乏统一评分体系,横向可比性较弱。CCBII通过量化模型提升预算透明度和政策一致性,但对执行环节和资金绩效追踪覆盖不足。DRR-PFM部署周期短、操作性强,适用于脆弱国家的应急诊断,但在应对长期气候风险、制度改革支持方面存在局限。CRPFM通过嵌入式指标实现与PEFA标准框架的兼容整合,有利于推动财政系统气候主流化改革,但对项目层面的经济性分析支持不足。C-PIMA技术深度高,适用于开展战略性财政评估,但对数据质量和机构能力要求较高,推广难度相对较大[9]。
总体来看,五个评估框架在财政管理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提供了互补性支持:CPEIR和CCBII适用于制度识别和预算规划,DRR-PFM专注于应急响应,CRPFM推动系统性制度改革,C-PIMA服务于中长期投资决策。建议各国政府及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国制度成熟度与气候治理需求,灵活选用或组合应用,提升气候响应型财政体制改革的精准性与系统性。
⑤七个国际发展合作伙伴包括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法国、挪威、瑞士和英国政府。
三、气候财政评估框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展望未来,气候财政评估框架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工具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气候变化挑战。随着气候风险和财政压力不断加剧,各国对评估工具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精细化,单一评估框架已难以满足多元场景的应用需求。未来的评估体系将从工具并存逐步迈向功能整合,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工具间的互补性与整体评估效率。同时,评估方法将更加注重标准化与本地化的有机结合,在确保跨国可比性的基础上,根据各国具体国情优化评估方案。评估框架的角色也正从静态诊断转向动态改革支持,结合能力建设、政策建议和绩效追踪机制,助力各国推进气候财政体系的转型升级。此外,评估框架还需提升评估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全球经验交流与政策协同,为实现气候治理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框架融合:从工具并存迈向功能整合
国际气候财政评估框架逐渐朝着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方向演进,旨在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评估工具,以增强工具的互补性和评估效率。例如,CRPFM在PEFA原有的指标框架基础上嵌入14个气候相关指标,实现财政绩效与气候目标的融合[8]。C-PIMA则在PIMA框架中嵌入气候韧性、项目筛选标准和债务压力测试等内容,强化公共投资全生命周期中的气候风险治理机制[9]。CPEIR则常与PEFA部分指标(如预算可靠性、财政风险管理等)互为补充,也可于CCBII等工具联合使用[10]。这种融合有助于避免方法重复和功能重叠,提高评估效率与制度兼容性。
(二)方法升级:兼顾标准化与本地化适配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在方法论上逐渐呈现出标准化与本地化并重的趋势。标准化使得评估方法能够跨国比较和借鉴经验,但若忽视本地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框架的适用性也将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在保持标准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气候风险及财政体系进行本地化调整,成为了气候财政评估工具发展的关键。例如,C-PIMA在应用于卢旺达和危地马拉等国家时,根据国家气候脆弱性、财政制度成熟度和数据可得性进行了方法上的灵活调整,实现评估指标的适应性转化[22]。CRPFM在标准化评估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反馈不断修正技术指南,并建立跨国比较数据库,从而增强方法论的可比性和实践价值[8]。这一趋势将推动评估框架更加灵活和可操作,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这不仅增强了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也提高了政策采纳率与改革推进的可持续性。
(三)工具定位:从评估诊断走向改革支撑
气候财政评估工具的有效应用不仅取决于评估框架本身,还高度依赖于配套的能力建设与技术支持。各国在开展相关评估时,往往需要借助专业指导和制度经验,以保障评估的科学性与政策适配性。当前这些评估框架普遍嵌入政策建议、改革规划和绩效跟踪机制,为推动气候响应型财政体系改革提供系统支持和持续改进路径。例如,CPEIR配套方法指南和操作手册,强调政府主导与跨部门协作,并鼓励定期开展评估以实现动态追踪和能力提升[5]。CCBII结合评分模型与实施指引,引导各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中期财政改革优先事项,并通过双年评估强化绩效监测[6]。DRR-PFM以“模块化评估+改革识别”模式为核心,已在加勒比国家用于制定灾后财政改革路线图,并借助重复评估机制支持制度更新[17]。CRPFM提供“良好实践”案例参考,并推动将评估建议纳入财政改革行动计划,实现“评估—改革—再评估”的闭环管理[8][10]。C-PIMA则结合国家具体情况制定改革路线图,明确提出制度优化优先事项,助力基础设施领域的绿色治理转型[9]。
(四)信息获取:增强透明度与知识可行性
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是推动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全球应用和经验传播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许多评估工具的透明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部分工具的评估结果未能及时公开,限制了其跨国比较和经验借鉴。例如,虽然CRPFM框架提供了详细的评估指南,但由于部分国家未能充分公开评估结果,使得这些工具的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8]。因此,提高评估结果的透明度,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是推动全球气候财政管理发展的重要步骤。通过实现评估结果的公开,政府、学术界和国际组织能够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财政政策的协同发展。面向未来,气候财政评估框架应更加注重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以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达成。
四、小结
本文系统梳理并比较分析了CPEIR、CCBII、DRR-PFM、CRPFM与C-PIMA五个国际气候财政评估框架,从评估目标、设计逻辑、指标体系到适用场景等方面探讨其共性与差异,揭示各框架在气候政策识别、预算整合、灾害应对、制度改革与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发现,这些框架在方法设计上呈现出高度模块化、适应性强与功能互补的趋势,反映了国际社会推动气候财政主流化的技术演进路径。对中国而言,目前仅CPEIR在国内开展过实践评估,并初步验证了将气候因素全面纳入财政体系的政策基础与制度潜力。此外,PEFA中国评估也为未来推广CRPFM(/PEFA Climate)评估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技术经验。总体来看,本研究不仅填补了国际气候财政评估工具系统性比较的空白,为中国构建本土化气候财政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国际借鉴,也为后续开展这些评估框架在中国适用性、本地化路径与运行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按照正文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
[1]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2025. Bridging the Gap: How to Finance the Net-Zero Transition.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reports.weforum.org/docs/WEF_Bridging_the_Gap_How_to_Finance_the_Net_Zero_Transition_2025.pdf
[2] 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 (CPI). 2024. Global Landscape of Climate Finance 2024: Insights for COP 29.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climatepolicyinitiative.org/wp-content/uploads/2024/10/Global-Landscape-of-Climate-Finance-2024.pdf
[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3. Climate Crossroads: Fiscal Policies in a Warming World.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FM/Issues/2023/10/10/fiscal-monitor-october-2023
[4]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1. Climate-Sensit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Finances—"Green PFM”.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staff-climate-notes/Issues/2021/08/10/Climate-Sensitive-Management-of-Public-Finances-Green-PFM-460635
[5]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15. Climat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Institutional Review – Methodological Note.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undp.org/asia-pacific/publications/climate-public-expenditure-and-institutional-review-cpeir-methodological-note
[6]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17. Climate Change Integration Index Assessment Methodology Paper.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procurement-notices.undp.org/view_file.cfm?doc_id=112182
[7] World Bank Group (WBG). 2022. Disaster Resilient and Responsive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An Assessment Tool.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403941645736502355/pdf/Disaster-Resilient-and-Responsive-Public-Financial-Management-An-Assessment-Tool.pdf
[8] Public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PEFA) Secretariat.2024. Supplementary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Climate-Responsive Financial Management.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pefa.org/resources/supplementary-framework-assessing-climate-responsive-public-financial-management
[9]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1.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Governance for Climate-Responsive Public Investment.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Policy-Papers/Issues/2021/12/22/Strengthening-Infrastructure-Governance-for-Climate-Responsive-Public-Investment-511258
[10] Public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PEFA). 2023. Stocktaking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Diagnostic Tools: Global Trends and Insights (2022).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pefa.org/resources/stocktaking-public-financial-management-diagnostic-tools-global-trends-and-insights-2022
[11]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16. China Climat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Institutional Review. Retrieved 28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undp.org/zh/china/publications/zhongguoqihougonggongcaizhengtongjifenxiyanjiu
[12]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17. Climat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Institutional Review (CPEIR): A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China. Retrieved 28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undp.org/china/publications/climate-public-expenditure-and-institutional-review-study-hebei-province-china
[13]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19.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Climate Change Finance to Benefit the Poor and Vulnerable. https://www.unescap.org/sites/default/files/UNDP_0.pdf
[14]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20. Armenia: Climate Change Budget Integration Index Assessment Report. Retrieved 28 April, 2025 from https://eu4climate.eu/wp-content/uploads/download-manager-files/Climate%20Change%20Budget%20Integration%20Index.pdf
[15]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2022. Climate Change Budget Integration Index--Azerbaijan. Retrieved 28 April, 2025 from https://eu4climate.eu/download/climate-change-budget-integration-index-for-azerbaijan/
[16]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French Development Agency (AFD) and the Ministry of Economy and Finance of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2023. Climat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Institutional Review: Uzbekistan. Retrieved 28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undp.org/sites/g/files/zskgke326/files/2024-01/cpeir_uzbekistan_2023_eng.pdf
[17] World Bank Group (WBG). 2019. Disaster Response: A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Review Toolkit.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gfdrr.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disaster-response-a-public-financial-management-review-toolkit.pdf
[18] April, Leah; Zrinski, Urska. 2021. 360° Resilience : A Guide to Prepare the Caribbean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Shocks – Disaster Resilient and Responsive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English). Washington, D.C. : World Bank Group. 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379781635297120124
[19] Public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PEFA). 2025a. What is PEFA?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pefa.org/about
[20] Public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PEFA). 2025b. Assessments.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www.pefa.org/assessments/list
[2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5a. What is PIMA?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infrastructuregovern.imf.org/content/PIMA/Home/PimaTool/What-is-PIMA.html
[2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3. Technical Assistance Report on Rwanda: Publ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essment—PIMA and C-PIMA.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infrastructuregovern.imf.org/content/dam/PIMA/Countries/rwanda/Documents/RwandaPIMATAR.pdf
[2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5b. Region and Country Information: C-PIMAs.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infrastructuregovern.imf.org/content/PIMA/Home/Region-and-Country-Information.html#4-climatechange
[24]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2. United Kingdom Technical Assistant Report-Publ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essment: Climate Change Module. Retrieved 25 April, 2025 from https://infrastructuregovern.imf.org/content/dam/PIMA/Countries/UK/documents/United%20Kingdom%20Technical%20Assistance%20Report-Public%20Investment%20Management%20Assessment%20Climate%20Change%20Module.pdf
作者:李丽娜,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员,研究方向:绿色财税、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间财政关系。E-mail: lnli@nsd.pku.edu.cn
本文原载于北大国发院《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第十一期。
本文版权为作者、北大国发院以及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所有。侵权必究。